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人民政府 规划计划 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县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27 07:35)
文章正文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陇县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7日

陇县中药材产业

第一章  总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规划依据

第二章  发展现状

一、基本县情

二、陇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三章  产业布局

一、总体布局

二、区域布局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二、建设中药材加工园区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四、打造陇药品牌

五、加强中药材仓储建设

六、发展中药材配套服务产业

七、保护天然中药材野生资源

八、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

第五章  重点项目

一、五万亩道地中药材种植项目

二、宝鸡西合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

三、中药材交易市场项目

第六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估

一、经济效益分析

二、社会效益分析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强化政策扶持

三、强化人才培养

四、强化协作配合

陇县中药材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总则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发挥中药材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和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促进陇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幸福新陇州”为目标,全产业链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全产业链创新,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行业知名品牌、强化政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中草药产业体系,做火药王文化,建设中草药全产业链强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挥优势。充分发挥陇县生态优势,发展“拟境栽培”“人种天养”与现代农业规范化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种植,大力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加大有机肥使用力度,大幅降低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守正创新、突出特色,充分借鉴我县生态乳都和关山旅游经验,以企业为主体,推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打造创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探索中草药产业发展的陇县路径,积极推动传统中草药企业转型升级。

坚持融合提升。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探索中草药产业、生态、文化、旅游领域的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市场的共同培育、统一管理,着力推动中草药产业、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宣传陇县中药材产业优势和支持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培育和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开展园区共建,建成中药材产业发展集聚区。

坚持品牌引领。充分挖掘药王洞等中草药历史文化资源和中草药资源优势,实施品质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品”工程,借助“关山草原”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一批具有陇县特色、全国知名的中药品牌。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建设中药材加工种植基地,打造陕甘宁中药材集散中心。

到2025年,建成1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做大做强10个中药材龙头企业,扶持100个中药材合作经济组织或标准化基地,带动1000户中药材专业种植户,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亿,实现由中药材资源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我县打造成陕甘宁地区著名的中药材产销集散地。

四、规划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

6.《“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7.《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9.《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5〕93号);

10.《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63号);

11.《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实施意见》(宝政办发〔2016〕58号);

12.《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宝政办发〔2016〕71号);

13.《宝鸡市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14.《宝鸡市中医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

第二章 发展现状

一、基本县情

陇县古称陇州,是陕西西大门,因地处陇山东坂而得名,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三级城市和宝鸡副中心城市。版图面积2277平方公里,辖10个镇104个行政村,人口27.3万,地处东经106º26'36〞—107º08'00〞,北纬34º35'08〞—35º06'20〞之间,海拔800.2—2466米,年平均日照1885小时,年平均气温11.39C,年平均积温4223.9℃,川道年均无霜期202天,年均降雨量569毫米,冬长夏短,气候温凉,四季分明、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60%、大小河流49条,号称关中的“水龙头”,是陕西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宝鸡市水源涵养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将其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调研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中药材资源丰富。陇县地处陇山山麓,气侯条件适宜、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多种药源植物生长,全县中药资源达到189科、1063种。所产中药材品种繁多且质量上乘、闻名省内外,是陕西省著名药材产区之一,素有药材之乡”美誉。尤其我县的秦艽、西洋参、牛蒡子、羌活、大黄、当归、柴胡等在国内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中药材品质优良。2017年宝鸡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对我县部分合作社种植的秦艽、西洋参等品种品质进行了化验分析,2018年陕西中医药大学对我县八渡种植的大黄进行了样本采集研究,检测结果表明,我县种植的中药材各项指标均达到《中国药典》指标要求,品质优良。三是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下,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快,重点品种有柴胡、丹参、连翘、艾草、独活、秦艽。温水镇种植丹参、连翘;河北、东风、城关镇、东南、曹家湾种植柴胡;河北、固关镇、新集川镇种植独活;天成、八渡种植赤芍。西合药业以“借子还药”模式向中药材种植大户赊欠种子款,用于发展柴胡和秦艽种植。全县共有规模中药材专业合作12个。玖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丹参、连翘、艾草、黄芩,种植面积达1.1万亩。四是校企联合不断深入。西合药业、玖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该校“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玖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市农技中心“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宝鸡西合药业丹参种植基地获批全省“定制药园”项目,企业顺利国家GMP认证。

宝鸡西合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我县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公司位于陇县工业园区,成立于2004年3月,资产总额4276万元,厂区占地6700平方米,厂房504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500吨,2019年度销售收入6285万元。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原料收购、中药饮片加工和销售,生产中药饮片400余种,产品主要配送河北、甘肃、陕西、宁夏。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模式运营的民营科技型企业,2005年按照国家GMP标准建成投产,并获得国家GMP认证证书,现有员工8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名,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在省、市、县药监部门抽检中均未检出不合格产品。公司带动16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西合牌秦艽”获得第16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陇县科学实验室,2019年顺利通过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定制药园”认定,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宝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宝鸡市知名商标”,被宝鸡市药品检验所评为“质量技术协作先进单位”,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连续两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工信厅授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连续五年被陇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富民企业”企业。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命名为陕西省中药材“定制药园”基地。

公司与12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长期合作,牵头成立了陇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吸纳会员单位16家,百亩以上中药材种植户32户,种植有丹参、独活、柴胡、大黄、黄芪、西洋参、人参、重楼、白芍、秦艽、葛根、党参、远志、连翘、苦参、当归、骨碎补、火麻仁。

 

陇县中药材种植汇总表


 

主体单位/地址

 

种植面积(亩)

 

品种及规模

 

1

 

陇县大兴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陇县八渡镇大力村

 

现已种植181亩,苗子可移栽580亩

 

秦艽、苍术、赤芍、重楼、人参。

 

2

 

陇县玖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陇县温水镇团结村

 

10040

 

丹参、连翘、艾草、黄芩、秦艽、远志。建有中药材晾晒场。

 

3

 

陇县兴源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陇县八渡镇党家河村

 

现已种植418.5亩,苗子可移栽15120亩

 

连翘、西洋参、重楼2、猪苓、银杏、杜仲、山芋、连翘育苗、五味子、独活、大黄。

 

4

 

陇县康健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陇县城关镇高堎村

 

320

 

柴胡,苦参,丹参、葛根。

 

5

 

陇县瑞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陇县河北镇兰家堡村

 

1452

 

丹皮、黄芩、丹参、紫菀、防风、瓜蒌、牛蒡子、苦参、

连翘,皂角刺、半夏。

 

6

 

陇县盛合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陇县东南镇杨家坡村(申家咀)

 

150

 

葛根、板蓝根。

 

7

 

锁成药材种植专业大户/陇县八渡镇桃园村

 

1850

 

五味子、重楼、黄芩、独活、秦艽。

 

 

二、陇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优势

一是环境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陇县生态良好,污染源极少。境内山川塬俱全,海拔落差大,植被覆盖率高,昼夜温差较大,气候温润,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充足、酸碱度适中等自然优势明显,是多种中药材适生区。

二是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科学分析,明确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

三是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陇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历史上著名的药材产区之一,被称为陕西“药材之乡”,全县中药资源达到189科、1063种,发展中药材产业基础良好。

四是发展中草药硬件条件成熟。我县苏陕工业园区已建成的200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适合各类企业来陇落户投资。土地、税收、用电、用水、基础设施配套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倶全,政务服务环境良好。陇县中药材龙头企业宝鸡西合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就位于工业园区。

三、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

一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追求,以天然药材为原料的药物在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中的作用越来越们明显,愈来愈受到重视,集绿色、安全、预防、保健、治疗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正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进中药材现代化和产业化,中药材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快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既利用了我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又符合国家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

二是发展中药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世界上使用中药材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药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逐年增加,中药材开发前景和市场前景持续向好、潜力巨大。特别是中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上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中药材价值的认识。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数量明显增加,也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是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全县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群众产业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脱贫攻坚收官之后,有序衔接乡村振兴,继续提升产业发展成效,必须发展更高效的产业。中药材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县经济支柱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乡村振兴、继续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面临挑战:

一是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虽然种植历史较为悠久,但与中药材产业发展强县相比,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种植面积相对较少,没有功能完备的中药产业园区。中药材资源在品种选育、种子种苗规范化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不够。

二是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虽然我县中药材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尚处于以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中药农业初级形态,中药工业不强,中药商业薄弱,产业链不完整,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还正在起步,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我县产业协会、合作社对市场信息的捕捉不够高效准确,中药材产品购销存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加之我县没有拳头中药材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对中药材缺乏定价权,产品价格及药农收入难以稳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群众种植中药材积极性。

四是缺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与生态乳都和全域旅游两大产业相比,我县还未出台过针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缺乏资金投入。在近几年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引进大型中药材企业作为主攻方向。

五是人才队伍不强。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研究、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才缺乏,没有形成全产业链的人才队伍。人才引进、培养的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影响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第三章 产业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一个园区、三类基地、四大体系、五种业态兼顾发展”的中草药产业布局,形成“重点突出,高端起点,长久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局面。

一个园区:在工业园区建立中草药加工园区,包括中草药加工聚集区、中药材展示中心、中草药信息中心、中草药研发中心、中草药交易中心等。

三类基地:以柴胡、秦艽、连翘、丹参、当归等中药材为主的种植基地,以林麝等药用动物为主的养殖基地,以种苗生产为主的繁育基地。

四大体系:规划引领体系、组织领导体系、人才队伍体系、政策支撑体系。

五种业态: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医药。

二、区域布局

结合各镇资源禀赋,在东风镇麻家台地区、河北镇、温水镇李家河地区、城关镇唐家庄地区和曹家湾镇等重点发展柴胡;在东南镇牙科地区、温水镇火烧寨地区、天成镇关山、曹家湾镇等重点发展秦艽;在温水镇西北地区重点发展黄芩;在固关镇重点发展独活;在八渡镇重点发展黄芪、秦艽,重点支持发展百亩以上连片种植。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突出打造“2+3+X”系列品种,两个重点品种:柴胡(红柴胡)、秦艽(麻花艽);三个常规品种:黄芩、独活、黄芪;四个灵活发展品种:连翘、党参(西党)、重楼(本地栽培品)、西洋参(本地栽培品)。

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扩大柴胡、独活、连翘、丹参、苦参、甘草、大黄、西洋参等陇县中药材名牌产品种植面积,结合县域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在充分考虑不同中药材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引导中药材种植由适生区向优生区发展,一是北部和西部山区的温水镇、河北镇、天成镇、固关镇、新集川镇,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气候凉爽、雨量丰富,打造5万亩丹参、连翘、柴胡、独活、苦参、甘草、艾草等规模化种植基地;二是东、南部浅山区的东风镇、东南镇、八渡镇,荒坡面积较大,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打造5万亩秦艽、西洋参、人参、黄芩、独活、当归、重楼、大黄等规模化种植基地。

推广“政府+科研机构+公司+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各镇至少建立一个3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主要提供品种培育、技术培训和种苗繁育等服务。

二、建设中药材加工园区

以西合药业为引领,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药材产业园区,包括中草药加工聚集区、中药材展示中心、中草药信息中心、中草药研发中心、中草药交易中心等,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强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吸引整合中医药产业创新资源,把陇县中药材产业园建设成为中医药产业的承载区、创新成果的集聚区、创新服务的密集区、引领发展的示范区。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力度。坚持“上大项目”的理念,把中药材产业纳入招商引资范围,着力引进一批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有实力的全产业链企业,力争有2至3户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知名企业落户陇县。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培育壮大西合药业以及引进的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增产扩能,提升规模,努力培育发展中医药制造、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生产、保健品生产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三是狠抓强链补链。积极推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全县的优势药材资源,实施中药材价值链提升工程,开发中药功能食品、保健、养生系列产品,提高中药材综合利用率,培育新的优势产业链。

四、打造陇药品牌

以柴胡(红柴胡)、秦艽(麻花艽)为突破点,积极开展商标注册认证和名优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积极申报“西合秦艽”“陇州柴胡”“陇州西洋参”等“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和保护,大力宣传陇县中药材生产区域的独特性、生产过程的绿色无公害性及加工工艺的传承性,做大做强“陇药品牌”。积极参加大型展销会,依托电子商务等营销平合,多渠道多途径开展销售推介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县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中药材仓储建设

一是建设“中药材种子资源库”。建设一个长期贮存中药材种子的仓库,发掘和收集各种适宜在我县高中低海拔种植生长的中药材品种种子,保持其原有的遗传特性和高发芽率,发现并引种品种优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中药材品种。

二是建设产地初加工仓储基地。建设先进的储藏仓库,严格控制仓库的温度与湿度,防止药材储藏过程中发霉、腐烂、泛油、生虫等现象,在储藏环节确保药材的质量。

六、发展中药材配套服务产业

以我县丰富的中药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结合当地种植优势药材等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保健品与健康食品,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积极发展集“中医药保健产品—中医药养生文化—中药观光”为一体的新兴健康产业。以中医药题材为核心,大力开发中药材相关的旅游食品、用品与纪念品,发展中药生态旅游,打造中药旅游观光园1-2个、中药与本地特色相结合的农家乐5-8家,推出中药药膳,延伸中医药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将观光、餐饮、娱乐与中药药浴、按摩保健、针灸推拿、中药药膳、中药保健茶、中药保健酒等融为一体,让游客在参观、吃喝、娱乐、保健的过程中,体验、感受、感悟中草药文化。

七、保护天然中药材野生资源

各镇和林业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积极宣传《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药农合理利用濒危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禁止滥采滥挖。在现有基础上解决人员编制、专项经费等,尽快组建中药材资源保护监测专业机构,认真开展县域内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行政执法工作,综合运用法律和技术手段保证野生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八、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

加强中药材继承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与省内高校、研究机构、中药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研发平台或技术协作中心。

加强中药材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开展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药效成分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联性研究,深入分析中药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药材生产的基础理论,指导中药材科学生产;挖掘和继承道地中药材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形成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产地加工技术规范。

发展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技术。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突破陇县濒危稀缺中药材的繁育瓶颈,支撑濒危稀缺中药材种养基地建设;推广使用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发展中药材精准作业、生态种养、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加工等技术,提升中药材现代化生产水平。

第五章 重点项目

一、五万亩道地中药材种植项目

1.项目选址地点:陇县各镇

2.建设单位:各村经济股份合作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

3.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发展以突出打造“2+3+X”系列品种,两个重点品种:柴胡(红柴胡)、秦艽(麻花艽);三个常规品种:黄芩、独活、黄芪;四个灵活发展品种:连翘、党参(西党)、重楼(本地栽培品)、西洋参(本地栽培品)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五万亩。

4.建设期限:2022年3月-2025年10月。

5.投资概算:项目估算总投资2800万元(享受国家扶持1600万元),3-4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净利润900万元。从而使2600人增收致富,安排农业就业24000人,直接增加贫困户收入2.07万元/户.年,间接增加种植户收入760万元,预计兑付中药材收购货款3980万元。实现了陇县中药种植产业向纵深发展,带动了当地中药材种植户创收,为当地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动力。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通过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为现代农业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在促进农民增收上,通过改善基地生产条件,稳定提高药材品质,吸纳农民务工就业,带动基地和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提高企业效益上,推动中药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道地药材稳定产销体系,实现优质优价,促进中医药企业提质增效。在提升综合效益上,合理规划基地建设布局,发展中药材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二、宝鸡西合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二期扩建项目

1.项目选址地点:陇县东南镇菜园村

2.建设单位:宝鸡西合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3.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需新增土地20亩。建设万吨中药饮片生产车间3800平方米。建设钢结构中药材储藏库房3000平方米、冷藏库800平方米,新建中药材阳光房晾晒厂1200平方米,药材含量检测中心800平方米。购置中药饮片切药机、电磁炒药机、煅药锅、蒸煮锅等设备24台套,购置液相检测设备1台套,中药材二氧化硫检测仪器2台套,安装200型变压器1台套。

4.建设期限:2022年6月-2023年6月。

5.投资概算:项目估算总投资3500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净利润597.26万元,上缴营业税及附加税108.8万元,所得税金355.97万元。本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引导和带动全县药材规范化发展。形成“企业+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中药材种植购销模式,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建成后,拥有全省屈指可数的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基地,其技术水平目前在省内和宝鸡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三、中药材交易市场项目

1.项目内容:建设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中药材展示中心、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材检验中心、中药材科技研发中心、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

2.项目投资:58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

3.建设地点:陇县工业物流园。

4.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充分发挥陕西中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中药材种植(养殖)规划布局,倡导“一县一品”种植(养殖),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丹参、山茱萸、猪苓、杜仲、柴胡、元胡、林麝、酸枣仁、天麻、黄芪、大黄、秦皮、秦艽、远志、华山参等大宗道地药材规模化种植(养殖)。建设20—30个规范化种植(养殖)示范县、GAP基地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种植(养殖)基地。鼓励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企业自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或订单定制优质中药材,遴选100个中药材“定制药园”。加快建立健全我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初加工等技术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提取、制造等技术规范,依照标准、规范组织中药材种植(养殖)与加工生产。研究制定物流(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化技术体系。发展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为中药全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陇县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程度化较高,中药材是产业基地乡镇及农户的主导产业、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把陇县打造成“秦药”种植基地的奋斗目标。全县中药材种植发展前景良好,品种优良,每年有大量的中药材需要交易,由于没有规模化、规范化交易市场,种植户生产的中药材仍处于零星销售,不利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引资建设中药材综合交易市场,规范中药材交易,对延伸中药材产业链,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具有积极作用。

5.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实现销售收入6200万元,6年实现利税544万元,8-10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6.建设条件

(1)资源优势:陇县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资源达1890多个,常年种植品种30多个,其中:秦艽、丹参、独活、柴胡种植面积较大,为主导品种,其次为大黄、淫羊藿、西洋参、重楼、黄芪、黄芩等道地药村,地域特色较为突出。

(2)县域政策优势:以打造全国大型中药生产企业原药材供应基地和全省大宗原药材经营使用“定制药园”基地为目标,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行业知名品牌、强化政策科技支撑、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努力构建中草药产业体系,做火药王文化,建设中草药全产业链强县。2022年开始,建设1个中药材交易市场的目标,县委、县政府给予土地,享受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支持。

(3)国家政策优势: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统筹支农资金,加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道地药材生产,打造优势道地药材产业集群。将道地药材纳入地方农业政策性保险支持范围,开展道地药材生产保险试点。完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用地政策,支持道地药材加工、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法律等公共服务,吸纳科研机构和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制造、商贸流通、中介服务等企业,以产业链、服务链带动创新链,提升县区创新能力和规模效益。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


第六章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估

一、经济效益分析

陇县2025年中药材产业的规模与效益见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到2025年,中药材产业收入超过3.2亿元。中药材的发展多以林下种植或林下的野生抚育为主,占用耕地相对较少。陇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致富之路,将有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表2 效益分析


 

柴胡

 

秦艽

 

连翘

 

丹参

 

当归

 

黄芪

 

党参

 

重楼

 

西洋参

 

大黄

 

总计

 

面积 (亩)

 
 
 
 
 
 
 
 
 
 
 
 

单价

(元/千克)

 

60

 

75

 

45

 

12

 

20

 

24

 

32

 

320

 

1300

 

13

 
 

产量

(千克/亩)

 

120

 

150

 

200

 

160

 

200

 

220

 

210

 

80

 

80

 

520

 
 

亩产值 (万元)

 

3600

 

3750

 

4500

 

1920

 

4000

 

5280

 

6720

 

5120

 

20800

 

6760

 
 

总产值 (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陇县中药产业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十三五”时期,我县形成了以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为支柱,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中药材产业,对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重要作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地建设将覆盖农户15000户以上,实现中药材种植、收购、仓储、加工与销售全产业链的中药材种植强县。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镇及县发改、财政、市场监管、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卫健、招商、林业、交通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陇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管局,增设中药材发展股室,负责协调指导、检查督导等日常工作。同时,建立县级领导包抓镇工作机制,强力推动工程建设。各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专人,细化分工,保障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任务,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

制定出台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和资金管理办法,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扶持重点,对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全额资助,对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落实补助政策,并设立陇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主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由县发改局牵头,完善中药材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企业税收政策、产业发展贷款政策、发展用地政策、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政策等全方位支持政策。由县园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中药材园区进驻企业的建厂落户。由卫健局负责,县级医疗机构优先采用县“定制药园”生产的中药材。

三、强化人才培养

组建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等有关中药产业方面的专家、教授,制药企业、营销企业厂长经理和县内行业主管部门、专家、乡土人才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对全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科研攻关、产品开发、重点工作、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融资渠道建设、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按中药材GAP规范种植技术要求,加强对药农生产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邀请中药材GAP专家、中药学专家定期举办各类中药技术培训班。充分发挥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优势,开办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班、中药生产与管理班、中药(材)市场营销班等,把中药材种植加工、中药饮片生产、研发等列入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内容,培养中药材种植、加工与开发人才。从县职能部门在职人员以及合作社、种植、加工大户中选拔德才兼备人员送入大专院校培训,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人才水平。

四、强化协作配合

建立中药材流通与信息网络。建立信息服务平台,配备和运用先进的信息设施;广泛开展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龙头企业、省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中药材批发市场的信息交流,提供快捷的信息咨询服务;逐步创造条件,培育和建立中药材市场,促进中药材产品的销售。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